《坛经》 机缘品·第一节
原文
师自黄梅得法,回至韶州曹侯村,人无知者。时有儒士刘志略,礼遇甚厚。志略有姑为尼,名无尽藏,常诵《大涅槃经》。师暂听即知妙义,遂为解说。尼乃执卷问字,师曰:“字即不识,义即请问。”尼曰:“字尚不识,焉能会义?”师曰:“诸佛妙理,非关文字。”尼惊异之,遍告里中耆德云,此是有道之士,宜请供养。有魏武侯玄孙曹叔良及居民,竞来瞻礼。时宝林古寺自隋末兵火已废,遂于故基重建梵宇,延师居之,俄成宝坊。师住九月馀日,又为恶党寻逐,师乃遁于前山,被其纵火焚草木,师隐身挨入石中得免。石今有师趺坐膝痕,及衣布之纹,因名避难石。师忆五祖怀会止藏之嘱,遂行隐于二邑焉。僧法海,韶州曲江人也,初参祖师。问曰:“即心即佛,愿垂指谕。”师曰:“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;成一切相即心,离一切相即佛。吾若具说,穷劫不尽。听吾偈曰: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。定慧等持,意中清净。悟此法门,由汝习性。用本无生,双修是正。”法海言下大悟,以偈赞曰:“即心元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双修离诸物。”
译文
慧能大师从黄梅县五祖弘忍处得到佛法真传后,回到韶州曹侯村,当地没有人知道他的来历真相。当时有一个儒士叫刘志略,对大师十分尊敬,礼遇周到。刘志略有一个姑妈是尼姑,法名叫无尽藏,经常念诵《大涅槃经》。大师偶然听了她念诵,就对经文的妙谛真义了解得很透彻,于是给无尽藏作解说。老尼姑拿上经卷向大师请教具体文字,大师回答说:“字我不认识,要是义理有问题我能回答。”老尼姑说:“字还不认得,怎么能理解义理呢?”大师说:“各种佛法的妙谛真义和文字没有关系。”老尼姑感到很惊奇,到处告诉村里德高望重的长老们,说这个人是一位有道高僧,应该礼遇供养。村中有一个魏武侯曹操的玄孙叫曹叔良的,还有其他一些村民,都很踊跃地前来拜见。当时村里的宝林古寺自从隋朝末年遭遇兵火后已经废弃,村里人就在废庙的旧址上重新修建了一座佛庙,请大师居住,这里很快就成了弘扬佛法的宝坊圣地。大师在庙里住了九个月,又被抢夺传法衣钵的恶僧党羽追寻迫害,大师就躲到前面的山里去,恶人们放火焚烧山上的草木,大师藏到一块山石后面才得以幸免。至今石头上还有大师趺坐的膝盖痕迹和衣服的褶纹,人们将这块石头叫做避难石。大师想起五祖“逢怀则止,遇会则藏”的嘱咐,就又去怀集和四会一带隐居。僧人法海,韶州曲江人,是最早参拜六祖大师的。他问大师:“什么是‘即心即佛’呢?希望能得到您指点教导。”大师回答说:“前一个念头不苦苦执著就是心,后一个念头也不执著非要消除就是佛;心中想一切色相就是心,不想任何色相就是佛。我要是具体解说,永远难以说完。听我念这首偈语:即心名慧,即佛乃定。定慧等持,意中清净。悟此法门,由汝习性。用本无生,双修是正。”法海听了立刻觉悟,也念了一首偈语回敬赞颂:“即心元是佛,不悟而自屈。我知定慧因,双修离诸物。”